
尽管10月的第二个周末,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中国股市开盘后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强大韧性。这种表现一方面得益于美方立场表述的软化,消除了部分短期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经历过四月份市场波动洗礼的投资者,面对类似风险已建立起更强的心理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然而,更深层次的支撑,以及市场信心的持续修复,根本上仍源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内生动力。
回溯过往十余载,中国科技领域已然崛起一批全球领先的企业。尽管其并非行业肇始者,且在硬件与软件层面的原始技术积累或不及西方同行,但通过持续不懈的模式与业务创新,这些企业已然跻身世界级行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创新投入指数清晰表明,中国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不遗余力,已然显著缩小了与日本、德国等传统创新强国间的差距。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及企业盈利能力的修复,我们预计政府与私营部门将持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此举将进一步淬炼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为科技板块的长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资料来源:万得.星展银行
在创新投入的强劲驱动下,中国的产业结构正经历深刻的转型升级。这一进程由早期的传统制造业,逐步转向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和精密机械设备制造大国;而放眼未来,这些领域又将持续演进,为更具颠覆性的高技术产业腾挪空间。得益于其无可匹敌的制造能力,中国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庞大需求,更在全球出口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根据世界银行2023年的最新数据,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已占据全球总额的24%,仅次于欧盟,彰显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关键地位,预示着中国在全球高科技产品供应链中的影响力将持续增强,相关出口型高科技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资料来源:万得.星展银行
环顾当下全球竞争格局,科技无疑居于核心,其焦点则聚焦于人工智能(AI),而芯片正是驱动AI发展的基石。尽管中美两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竞争持续发酵,但这并未阻碍中国对半导体设备的强劲进口需求。
据统计,2025年1月至8月,中国半导体生产设备进口额高达212.1亿美元,月均26.5亿美元,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这表明其在提升本土制造能力的同时,仍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在经历美国在芯片供应上的限制后,中国政府在芯片自主战略上展现出空前的决心:2024年5月成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第三期,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人民币,不仅持续注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更将高附加值的HBM(高带宽内存)等DRAM芯片列为重点投资对象。这一系列由政府主导并由市场积极响应的举措,深刻揭示了中国构建芯片自给自足能力的坚定意志。我们预计,此战略将显著利好中国本土芯片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初创半导体企业从孵化到上市的成功案例将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投资的信心与活跃度。从长远来看,芯片自主化不仅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与现金流,更将驱动中国股市相关板块的估值重估,为投资者提供显著的增长机会。
资料来源:万得.星展银行
深入产业链下游,人工智能作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核心,正驱动数据中心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这些数字枢纽不仅需要海量芯片提供算力支撑,其运行也伴随着巨大的电力消耗。尽管中国在先进芯片领域尚存追赶空间,但伴随技术突破和自主化进程的加速,这一短板有望逐步弥补。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国在电力供应上的显著优势,将为未来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特别是在电网建设和储能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将确保数据中心这类对供电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基础设施能够持续稳定运行,从而为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构筑独特的比较优势,投资者可关注电力基础设施与数据中心相关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
资料来源:万得.星展银行
在人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之际,一个与之紧密关联的新兴领域——机器人产业,正凭借AI技术的赋能而展现出惊人的增长潜力。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在过去十年间,已从3.3万台飙升至2024年的55.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9%,印证了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为何机器人产业如此关键?其核心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制造业正面临技术附加值有待提升的挑战,迫切需要向更高技术含量的先进制造业转型。而传统制造业所积累的深厚生产经验与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恰好为这种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量本身,也为机器人技术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广阔应用场景,形成了生产端与需求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我们预计,随着机器人技术在更多垂直行业的渗透,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将加速,为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持续增长的投资机遇。
资料来源:万得.星展银行
回顾过去,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道路,并非仅停留在政府的宏大愿景,资本市场已通过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印证了这一趋势的深度和广度。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指数与上证综指进行对比,清晰可见,在过去十年间,代表先进技术的新兴领域获得了资本的显著青睐,其涨幅远超大盘,彰显了强大的成长动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趋势在未来将持续演进。因为无论是政策制定者、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已深刻认识到,未来的全球竞争主轴将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或成本博弈,而是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的较量。因此,我们预期科技创新驱动的优质企业将持续跑赢大市,成为投资者长期配置的核心资产。
资料来源:万得.星展银行